1、短期收益
1)安全保障
强化用能设备运行和维护管理的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避免由于操作不当及管理不当带来的电气事故和人身安全事故。
2)决策支持
经过短期的数据采集及分析,确定用能区域、能耗介质、用能设备的用能趋势及流向,为整体性的节能改造,设备的能耗异常分析,部门、区域能耗绩效考核提供数据模型。
2、中期收益
1)完善售电交易策略
对季度、年度的同比用电偏差进行核算分析,掌握企业用电的动态,参与售电自由交易,减少每年的申报电力用量偏差,降低电费单价成本及总体电费成本。
2)设备寿命延长
利用系统及时发现设备的异常情况,减少设备故障运行率,为维护和检修提供判断依据。通过针对性的维护和管理,延长设备的运行寿命,节约设备迭代成本。
3、长期收益
1)无人化值守
对用能设备、能耗介质的全面掌控,实现无人化值守,帮助运维人员提升运维效率。
2)申请政策补助
政府对于建设能源管理体系的建设扶持力度日益增强,通过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及认证的企业,根据区域政策的不同,会获得不同程度的政策资金补贴。同时,也有利于企业后期进行科技项目的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