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背景:
为推动河南省绿色制造体系的不断完善,绿色制造水平的稳步提高,河南省及各地市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省工信厅组织开展2025年度河南省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申报工作。
本次国家级和省级绿色制造体系名单的申报推荐工作一体进行,包括2025年度省级绿色制造名单,即省级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和绿色设计产品;2025年度国家级绿色制造名单,即国家级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企业或园区根据自身创建情况进行申报,可同时申报国家级和省级绿色制造名单。

企业申报绿色工厂的好处
绿色工厂分为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三个层次,国家级申报评选全流程是由工信部主管,由各级工信部门逐级上报,最终工信部进行评定。
一、国家级绿色工厂补贴
河南省级补贴:对获得国务院或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的国家级绿色工厂,河南省政府给予一次性奖励100万元。
郑州市级补贴:郑州市对成功认定的国家级绿色工厂也给予一次性奖励100万元。此外,驻马店市、南阳市同样对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工厂的企业给予100万元奖励;而安阳市则对国家级绿色工厂给予一次性奖励50万元。
二、省级绿色工厂补贴
河南省内各地市对获得省级绿色工厂认定的企业也给予一定的奖励,具体金额因地市而异,包括但不限于:
郑州市:对成功认定的省级绿色工厂给予一次性奖励50万元。
开封市:对被评为省级绿色(节能)工厂试点示范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50万元。
洛阳市:获评省级绿色工厂的企业,市财政给予50万元一次性奖励。
平顶山市:对获得省级绿色工厂认定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20万元。
鹤壁市:对获得省级绿色工厂称号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30万元。
新乡市:对成功认定的省级绿色工厂给予一次性奖励20万元。
濮阳市:对新认定的省级绿色工厂给予50万元奖励。
许昌市:对新认定的省级绿色工厂给予50万元奖励。
商丘市:对新获得省级的绿色工厂由受益财政一次性给予20万元奖励。
漯河市:对获得省政府或省工信厅认定的省级绿色工厂给予一次性奖励30万元。
三门峡市:对省认定为绿色工厂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20万元。
济源市:对新认定为省级绿色工厂的企业给予2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申报程序
(一)自愿申报
有申报意愿的企业或园区,对照《暂行办法》明确的评价标准和要求开展评价,并编写自评价报告(参照附件4、5),如果是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自评价并编制的报告,须在评价报告封面注明,如不注明,一经查实本次申报无效。自评价合格的企业或园区向所在地工信部门提交评价报告及相关佐证材料。
(二)各市推荐
设区市工信局对本辖区企业、园区提交的评价报告、佐证材料进行初审,主要审核评价报告内容是否齐全、评价结果是否有相应的证明材料,是否符合《暂行办法》规定的基本要求(附件6);审核申报企业、园区(含园区内企业)近三年是否存在未正常经营生产(工商注销、连续停产12个月以上、被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列入经营异常名单且未被移出等),是否发生安全(含网络安全、数据安全)、质量、环境污染事故以及偷漏税违法违规行为等不得申报情况。对符合要求的企业、园区,行文向省工信厅推荐,并同时在工信部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管理平台(https://green.miit.gov.cn)报送相关材料。
建设能碳管理系统助力企业成为绿色工厂:
1、计量器具管理:对计量器具的基本信息一级校验信息进行管理
2、能源的分类计量
能碳管理系统通过在耗能设备回路上安装计量表计,分类收集企业各个环节的能耗效据,建立实时和历史数据库,实现对电能、水、压縮空气、天然气、蒸汽等能耗情况的采集与归类,也可以与其他系统,如企业现有的MES、SCADA、BAS、DCS、ERP等进行集成,可通过ODBC、XML、OPC、FTP、AP1、Web等多种方式实现能耗数据对接与共享。
3、建设能源管理中心
建设数据存储管理中心。通过本地化部署,或建立集团“私有云”、租用“公有云”的方式,建设一套分布式、多冗余的数据存储中心,基于“互联网+大敌据"的有效利用,完成企业数据AI分析。
4、能效核算及对标
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平台可以评估工厂的能效水平,发现能源使用的不足之处,为工厂的能效改进提供指导;对能耗单元运行分析、统计分析、经济分析、相关性分析、告警分析多个能耗单元对比分析
5、碳足迹核查及改善:
①碳盘查
内置24个行业核算与报告指南;
清晰展示碳排放总量和范围一、二、三的碳排放;
展示企业碳排放边界、排放源及排放因子种类、排放源计量;
展示温室气体排放量汇总、各个能源的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和来源;
可导出碳排放报告:支持wvord、pdf导出
②产品碳足迹
展示各个产品不同时间段的碳排放量以及每个产品各个阶段的碳排放量;
展示企业各个阶段的产品碳足迹,从而协助企业进行产品碳足迹认证工作
③碳分析
碳排放分析:展示碳排放强度、碳排放增长率、碳排放弹性系数等数据
碳排放预测:展示不同预测场景下碳排放情况
有条件的企业,可以搭建自己专属的能源管理中心,进行私有化部署能碳管理系统。如果预算有限,可以采用类似于能碳管理云平台的方案。数千元即可满足用户低成本的能源管理中心建设,进而帮助企业申报绿色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