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我国电力需求侧管理发展存在的障碍

发布时间:2018-08-31 浏览次数:


    我国DSM的开展主要依靠行政手段,配套政策措施不完善,激励机制不健全

        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涉及物价、工商、税务、技术监督、环保、金融信贷等多方面的因素,需要一整套的配套措施。如优先推广和使用节能设备的政策,对开发绿色能源的企业给予相当的优惠政策等。尤其要有一套灵活合理的电价形成机制,这样才能保证发电企业、电网企业、电力用户的利益,调动电网经营企业及电力用户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不过,目前各省电改工作已经在稳步推进,要保证电改工作的有序进行,就离不开电力需求侧管理系统提供完善的系统数据依托。大量电力需求侧相关企业的注册并投入市场,也预示着电力需求侧系统逐步成熟以及电价机制市场化的到来。

    缺乏明确的运作模式,导致DSM项目后续效益评估缺失

        需求侧管理的行政手段难以适应市场化经济的要求。由于近两年电力供需缺口加大,各地采用行政手段在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中的比重较大,而且政府的错峰、避峰措施不公开透明,并且电力使用情况根据即时的负荷情况而定,在已实施错避峰的同时,仍然无法确保电力供应,这必然引起电力用户的抵触情绪。



     
    不同层面DSM战略规划衔接不足,缺少较高层面的综合资源规划

        各省的电力需求管理都处于相互独立的无序状态,每个省的电力需求侧工作开展模式也各不相同,没有一个有效的统一的战略规划。
     
    经济杠杆不够完善,实施主体缺乏动力

        要让大家主动的参与电力需求侧管理,必须靠市场经济的支持和调节。尽管目前已有分时电价及高可靠性收费等政策的出台,但由于幅度不大,让然不能有效的影响到电力市场。因此,要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筹集必要的资金,积极支持需求侧管理工作,并构建有关电价的联动机制,通过经济杠杆来调节用电需求。

    先进技术不够充分,产品技术不够规范

        目前市场上的电力需求侧相关产品种类不多,特点不明显,质量也无法保证,且投资较大。各级政府要将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纳入能源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进行统一部署,统一研究,统一开发。研究开发新技术,大力采用新设备,为电力需求侧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相关内容: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理念及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