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十五五规划建议》关于绿色低碳部分的解读之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发布时间:2025-11-11 浏览次数:


    十五五规划建议
     
    提出: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持续提高新能源供给比重,推进化石能源安全可靠有序替代,着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能源强国。坚持风光水核等多能并举,统筹就地消纳和外送,促进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加强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推进煤电改造升级和散煤替代。全面提升电力系统互补互济和安全韧性水平,科学布局抽水蓄能,大力发展新型储能,加快智能电网和微电网建设。提高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推动能源消费绿色化低碳化。加快健全适应新型能源体系的市场和价格机制。
     
    解读
     
    《规划建议》指明了中国下一阶段能源革命的顶层设计和行动纲领,其核心目标是确保能源安全,并成功实现绿色低碳转型,最终建成“能源强国”。我们可以从 “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理解其深刻内涵。
     
    发电侧
     
    发电侧(源):核心是“多能互补”与“清洁替代”,解决“绿电发得出。
    目标: 确保充足、可靠的绿色电力能够被生产出来。
     
    关键举措:
    做大增量: “持续提高新能源供给比重”,坚持“风光水核等多能并举”,大规模建设风电、光伏基地,稳步推进核电和水电。
    优化存量: “推进化石能源安全可靠有序替代”,并通过“煤电改造升级”将其角色从“主力电源”转变为灵活的“调节电源”,功能由支撑保障性,转型为支撑调节性电源,为绿电调峰备用。
    统筹布局: “统筹就地消纳和外送”,在资源富集区既发展本地产业消耗绿电,也通过特高压等通道将电力输送到东部负荷中心。
    最终实现: 一个以新能源为主体的、稳定可靠的绿色电力供应体系被建立起来,从源头保证“绿电发得出”。
     
    电网侧
     
    核心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解决“接得住”目标: 打造一张足够坚强、智能、灵活的网络,能够接纳和消纳大规模不稳定的绿电。
     
    关键举措:
    强化“稳定器”: “科学布局抽水蓄能,大力发展新型储能”,为电网配备巨大的“充电宝”,平滑新能源的波动。
    打造“智能脑”: “加快智能电网和微电网建设”,通过先进的传感、通信和控制技术,实现电网的实时感知、智能决策和自愈能力,并利用微电网实现局部平衡。
    提升“韧性体”: “全面提升电力系统互补互济和安全韧性水平”,通过大电网互联实现跨区域互济,增强应对极端天气和故障的能力。
    最终实现: 电网不再是被动传输的“高速公路”,而是一个主动管理的“智能能源互联网”,能够安全稳定地“接得住”四面八方而来的绿电。
     
    用户侧
     
    核心是“电气化”与“市场化”,解决“用得好”
    目标: 引导终端用户愿意用、喜欢用绿色电力,形成绿色低碳的消费模式。
     
    关键举措:
    创造需求: “提高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大力推广电动汽车、电采暖、智能家居等,将社会能源消费从化石燃料转向电力,为绿电创造巨大的市场空间。
    引导行为: “加快健全适应新型能源体系的市场和价格机制”,通过分时电价、需求侧响应等市场信号,激励用户在绿电多的时候多用电(如给电动车充电),主动削峰填谷,成为电网的“友好参与者”。
    价值认同: 通过绿色电力交易机制,让用户为其消费的绿电支付环境溢价,从而获得绿色品牌价值,形成“用绿电”的市场环境。      
          “进入‘十五五’时期,应对气候变化凸显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提升的重要性,地缘政治冲突风险进一步加速能源供应链的重构进程,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成为‘必答题’。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能够支持绿电发得出、电网接得住、终端用得好,是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环节。“‘十五五’时期,电力消费需求仍将保持较快增长,电力供给的形态更加多元,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相较‘十四五’更加迫切,也更富挑战性,要大力发展新型储能,加快源网荷储的协同布局和统一电力市场的体系完善,不断增强对绿色电力保供和运行安全的支撑能力。
     
     
     
    文章来源:河南省能碳研究院